【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评测】作为Bose消噪耳塞系列的老用户,我对Bose这次新发布的QC消噪耳塞Ultra II(以下简称Ultra II)还挺期待的。这款定价2299元的旗舰耳塞在前代基础上带来了多项升级,包括更全面的降噪性能、更智能的AI通话降噪,以及首次引入的无线充电等改进。
过去一周,我在通勤、办公等日常场景中深入体验了Ultra II,下面就跟大家详细聊聊这些升级给日常使用带来的变化。
外观设计与佩戴体验:设计保守,舒适度提升
在外观设计方面,Ultra II 与前代相比变化不大?。除了耳机表面的金属光泽质感有所提升以及Logo颜色细节外,很难一眼看出新旧差别。这代并未像一些竞品那样在造型上推陈出新,我觉得Bose这次显得过于保守了。好的一面是继续沿用了成熟的人体工学设计,稳定性和舒适度都有保障。
另外,充电盒的体积依旧偏大偏厚,尺寸约为66×59×27毫米 ?,放在牛仔裤口袋里存在一定凸起感。虽然增加无线充电线圈后盒子的厚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整体便携性并没有比上一代更出色。对于经常随身携带耳机出门的用户来说,都希望充电盒能够再薄一点、再轻一些,这也是我对 Bose 后续产品的一个期待 ?。
在佩戴舒适度方面,Ultra II虽然单只耳塞的体积并不算太小,但得益于标志性的鲨鱼鳍硅胶稳固环+椭圆形耳塞套组合,我在使用中感觉耳塞可以牢靠贴合耳廓而不施加过大压力,长时间佩戴耳朵也没有明显的胀痛感。
Ultra II 随盒提供了多达9种尺寸(3种耳塞套×3种稳固环)的组合供选择,几乎覆盖了从小耳到大耳各种耳型。我和同事分别选择了不同大小的耳塞套,最终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搭配,使耳塞既不会掉落也不会产生压迫感。
为确保每次佩戴都达到理想密封,App里还内置了耳塞密封性测试。我每次更换耳塞套后,都会运行一次密封测试,确保左右耳都显示“密封性良好”才开始欣赏音乐。这一细节也保证了CustomTune个性化音效和降噪的最佳发挥。
Bose针对长期使用耳机的卫生问题也做了改进。新的硅胶耳塞套内侧增加了一圈防垢护环,可以防止耳垢积聚堵塞声孔。这一设计听起来不起眼,却极大地方便了清洁:我连续使用几天后检查耳塞,护环拦截了绝大部分耳垢,用棉签轻轻一擦即可清理干净。这个细节对于每天长时间佩戴的用户来说无疑非常实用。
而在便利性方面,首先是用户期待已久的无线充电功能这次终于补齐了。现在你只需将充电盒背面的按键区域对准无线充电器的中心位置,就可以无线充电了。我习惯晚上睡前随手把耳机盒放在桌上的Qi充电板上,第二天出门拿起就是满电,很方便。
续航方面,耳机每次充满可支持约6小时播放音乐,如果打开沉浸式空间音频大概4小时。从我的实际使用来看,4-6小时的单次续航足够覆盖通勤+午休+下班路上的听歌时间;而充电盒还能额外提供3次完整充电,总续航可达24小时,偶尔出差两天也无需担心电量不够用。此外,耳塞放入盒中充电15分钟就能继续播放约2小时音乐,利用洗漱或咖啡休息的碎片时间就能让耳机迅速恢复电量。
音质与空间音频:多风格音乐的听感体验
这次Ultra II在音质上的表现也有了一些提升。我使用不同风格的曲目进行了测试,从人声到古典再到电子、摇滚。总体来说,这代耳机依然延续了Bose偏暖的调音风格——低频量感充沛,下潜力度足,听电子乐和摇滚鼓点时非常过瘾;同时人声部分保持清晰靠前,并没有被浓厚的低音所淹没,人声位置和细节依然突出。
高频虽然相对内敛但细节到位,不刺耳尖锐,初听给人一种耐听的柔和感。对于流行人声类歌曲,例如Adele的抒情曲目,人声质感饱满醇厚,齿音和换气细节都清晰可辨,伴奏乐器则铺陈在背后形成良好的衬托。切换到古典音乐,在标准立体声模式下,乐器分离度尚可,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位置关系能够分清,但声场略显局促,乐团规模感一般。
要提升声场表现,Bose主打的沉浸式空间音频功能推荐大家试一试。打开Bose音乐APP 可以在“沉浸式音频”里选择静态或动态模式:前者提供固定的宽广音场,后者则结合头部运动进行声场定位。当我播放一首交响乐并开启沉浸音式频后,声音仿佛从原本脑内的两点直接扩散到了整个面前的空间:管弦各声部的定位感和层次感比立体声明显增强。
我尝试了一段涅槃乐队的经典不插电现场《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在人声和吉他、鼓点同时出现的场景下,打开空间音频后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到主唱和各乐器分处不同位置,临场感很强。
需要注意的是,沉浸式音频采用的是算法模拟效果,好在它并不会明显损失音质。在我主观听来,歌曲的信息量和声音饱满度没有因为打开空间音效而衰减。如果觉得默认调音低频略多、声音不够通透,App内置的可调EQ均衡器很实用。我个人喜欢将高音增强2~3格,略微提升了高频后,整体声音的亮度和透明感也都有所提高。
Ultra II现在还支持aptX Adaptive编解码,如果搭配支持Snapdragon Sound畅听技术的安卓设备,可以自动切换到高解析度、低时延的无线音频传输模式。相比AAC编码,细节的微妙之处也会更为丰富。对于安卓用户来说,aptX Adaptive的加入无疑进一步提升了音质上限和观影/游戏时的体验。对于iPhone用户来说,由于苹果设备不支持aptX系列编码,仍会以AAC编码传输,但在Bose精密调校和CustomTune的加持下,声音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ANC降噪:更自然舒适的降噪效果
毋庸置疑,主动降噪技术一直是Bose的看家本领,而此次又进行了算法升级。在地铁和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戴上耳塞后,周围刺耳的列车金属摩擦声和车厢里的喧哗交谈声都会被大幅削弱,几乎立刻消失在耳边。即使不播放音乐,耳中仅能听到微弱的低频轰鸣,宛如从闹市一下置身于图书馆。并且相比前代,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代降噪对中高频噪声的压制更彻底,特别是高频尖锐的车轮噪音和中频人声一瞬间都“静”了下来。
降噪性能提升的同时,耳压感并没有明显增加,长时间佩戴也不会觉得闷。Bose特有的 CustomTune 智能耳内校准每次佩戴时都会自动优化降噪效果,结合佩戴时良好的密封性,为出色的降噪打下了基础。
另外,Ultra II的通透模式下配备了升级版 ActiveSense 动态感应技术。当环境中突然出现诸如地铁进站刹车或警笛这类突发噪音时,耳机会瞬时提升降噪强度进行应对,待噪音过去又平滑降回原水平。这一过程相当自然,耳朵几乎感觉不到突兀的变化,音乐也不再会被刺耳噪声“突袭”盖过。
通话与环境噪音:AI加持的清晰语音
虽然现在很多TWS耳机都号称通话质量好,但实际体验真的是参差不齐,这点我可是深有感触。Bose这次在Ultra II上投入了颇多改进。例如在户外街道嘈杂的环境下通话,我在电话另一端的声音依然清晰,并且耳机对风噪的抑制也不错;而在办公室里即使周围同事在谈话,耳机也能很好地抑制背景杂音,保障通话人声突出。
这些效果要归功于全新的AI降噪通话算法和多麦克风系统。Ultra II采用八颗麦克阵列,配合波束成形和自适应滤波技术,可以智能识别并提取讲话者的声音,同时动态消除诸如风声、路噪和人声聊天等环境噪音。相比前代用户反馈通话中自己声音偏小、背景嘈杂的问题,这次Ultra II的提升可以说是显而易见。
对了,在App里还能调节听到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我将其设为中档,在通话中能够自然地听见自己的声音,从而避免因为戴着耳塞听不见自己说话而不自觉越讲越大声。这个设计让我在嘈杂环境下打电话时,依然可以用正常音量讲话。不论是日常琐碎通话还是公司的电话会议,这次Ultra II在语音通话上的表现确实令我满意。
写在最后:「听」与「舒适」的平衡
经过一番深度体验,QC消噪耳塞Ultra II给我留下了全方位升级的印象。它在外观上延续了前代低调沉稳的设计,在核心体验上则实现了显著提升,可以说依然是不折不扣的TWS降噪标杆产品——从地铁通勤到办公静听,再到户外通话,这款耳塞都展现出了旗舰应有的硬实力和软功夫。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价格:作为旗舰降噪耳塞,Ultra II 定价接近2300元,价格不菲。因此它是否值得入手,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有多看重它出色的降噪和音质,以及Bose品牌沉淀的调音风格。如果你追求顶级的降噪体验和独特的沉浸式音频效果,愿意为此买单,那Ultra II会是令你满意的选择;但如果你对预算敏感,市面上还有不少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启恒配资-网上配资炒股-山东股票配资公司-配资资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