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同时也能让您体验到不同的互动感受,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1978年,我国首款反坦克导弹进入了最后的试验阶段。负责该项目的罗瑞卿一直希望能够请一位老将参与审查,最终,他找到了徐向前元帅。初次试射的两枚导弹几乎完美无缺,然而,第三枚导弹的发射却出现了意外,它竟然在空中转向,直接冲向了主席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回到1966年,我国第一次在本土进行的“两弹结合”核导弹试验,让兰州和新疆的两大军区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兰新铁路和整个西北的航线暂停,数百万居民接到撤离通知。东风基地的官兵们大部分都戴上了防毒面具,等待着撤离的命令。只有七名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在发射场的地下室里。
虽然核导弹威力巨大,令许多人又爱又怕,但东风基地的李福泽司令员却因离发射地点太远而感到沮丧。临近发射前,他跃跃欲试,甚至一度坚决要求亲自按下发射按钮,但由于核导弹实验的特殊性,发射组长板着脸对他说:“这里由我来负责,你有特批文件吗?”李福泽无奈地离开,但依然不甘心,他干脆坐在了发射场的平地上,想要近距离观看导弹升空。
展开剩余86%然而,这样做非常危险。聂荣臻元帅得知情况后,也感到非常无奈,觉得李司令员有些任性,只得下令让士兵强行将他抬走。
1969年,战斗暴露出我国在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当时,我军的所有反坦克装备都无法突破敌方的坦克防御。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国引进了两颗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并决定对其拆解研究,以便开发出符合我国需求的反坦克导弹。这个项目于1973年启动,并被命名为“红箭-73”。
经过五年艰苦的研发,红箭-73终于迎来了首个成品。于是,罗瑞卿作为中央军委秘书长,负责组织试验并邀请了徐向前元帅参与审查。尽管徐向前并不直接参与武器研发,但作为黄埔军校的老兵,他深知军队对于先进技术的需求,并且始终关注着武器的发展,因此他欣然答应了罗瑞卿的邀请。
1978年春季,红箭-73的试射现场,主席台位于靶场的北端,元帅们和各位高层领导已经就位,大家手持望远镜,紧盯着发射的目标。随着第一颗导弹成功命中目标,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第二颗导弹也精准命中了指定目标。此时,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似乎红箭-73的成功已经毫无悬念。然而,变故发生了。
第三颗导弹发射后,竟然因其导引系统出现问题,突然改变了方向,朝着主席台飞去。现场的工作人员顿时心跳加速,意识到导弹已不受控制。尽管大家想要提醒领导们躲避,但导弹的速度远超任何人反应的速度。幸运的是,导弹没有直接击中主席台,而是偏向左侧爆炸。主席台上的领导们迅速反应,纷纷趴下,尽量避免伤害。导弹猛烈撞击地面,发出巨大的响声,甚至在地面上砸出了一个深坑,但奇怪的是,导弹并未爆炸,而是冒出了浓烟,静止不动。经过几分钟的等待,导弹并未继续燃烧,金涛立即指示工作人员检查情况。
经过检查,导弹的外壳完好,但其内部的弹芯已经不见了,可能是在发射过程中掉落,或者出现了其它故障。工作人员向罗瑞卿汇报了这一情况,表示这是一起故障弹,并不应该出现在试验中。罗瑞卿听后,愤怒不已,指责炮兵副司令:“你们的安全检查工作都做得是什么?!”
副司令由于紧张,听到指责后更加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解释着是故障弹的原因。罗瑞卿火气更大:“你怎么就知道是故障弹了?发射前没有进行彻底检查吗?”他回忆起刚才的场面,仍然心有余悸,庆幸这次没有酿成更大的事故。
就在局势紧张之时,徐向前轻松地走了过来,他一如既往地沉着冷静,说道:“试验嘛,偶尔发生小问题是很正常的。”他安抚大家坐下,并询问试射是否还按计划进行。副司令答道:“按计划还剩下两枚。”徐向前微笑点头:“那就继续吧。”
接下来的两枚导弹顺利发射,命中目标,试射工作圆满完成。发射结束后,工作人员赶紧安排车队,将徐向前和罗瑞卿送走。第二天,炮兵领导感到不安,特意向徐向前表示歉意,然而,徐向前却表示没有必要道歉,因为他深知,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更加艰苦的战斗。
徐向前一生参加过无数次战斗,他善于灵活运用运动战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最擅长的就是带领几百人击退敌人的精锐部队。1948年3月,他以6万人的兵力攻击临汾,而阎锡山则调集了13万兵力。凭借机动灵活的战术,徐向前成功攻克临汾,打得阎锡山部队连败一个月。阎锡山部队中很多是从日本战犯中招募的士兵,听闻徐向前出征后,他们干脆放弃抵抗。
徐向前还以亲自冲锋的精神著称,许多次战斗中,他都站在最前线。1931年,他的部队在黄安进行包抄战斗时,身受枪伤,但依然坚持指挥战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此次战斗长达43天,歼敌1.5万,缴获大量武器,成为一场胜利的经典战例。
1978年后,徐向前负责中央军委的民兵工作,但他始终关注着我国武器的发展。他认为,我国应当自力更生,逐步发展属于自己的高精尖武器,而不是依赖进口。即便我们初期的高技术武器较少,但发展新科技和提高技术水平才是根本。
因此,徐向前愿意参与红箭-73的试射,他对其中的意外表现得格外冷静和理解,从不责怪操作人员,这也让他赢得了士兵们的尊重。
除了参与武器试验,徐向前还关注到我国其他军事领域的现代化发展。1985年,他前往海军部队视察时,穿着一件褪色的涤卡上衣,这一幕令在场的士兵们感慨万分。徐向前一直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依旧保持着吃野菜的传统,他认为这有助于健康,也提醒自己时刻铭记革命初心。
徐向前的家中并不奢华,墙壁斑驳,沙发已经补了许多次,但在捐赠灾区物资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新买的棉衣。
1983年,徐向前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最终于1990年去世。尽管如此,红箭-73依然活跃在我军的装备行列,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今,红箭-73不仅增配了红外热成像仪,还改善了战斗部金属罩,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发射架的射击角度也得到了拓宽。它仍然在我军的装备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多种条件下进行实弹射击考核,以进一步提升其适应性和作战能力。
发布于:天津市启恒配资-网上配资炒股-山东股票配资公司-配资资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