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消费愈发精致化的上海,无论是遍布街头的连锁品牌店,还是隐匿巷弄的独立咖啡馆,顾客总能在菜单上一眼瞥见熟悉的名字——耶加雪啡、瑰夏、花魁……这些产自埃塞俄比亚的精品咖啡豆,凭借馥郁花香与热带水果般的风味,俘获了越来越多咖啡爱好者的味蕾。随着口碑在全球传播,“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也逐渐在国际咖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当地,咖啡的地位远不止是一种饮品。正如一句流传于埃塞俄比亚的俗语所说:“咖啡就是我们的面包。”它早已深深嵌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然而,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自埃塞的咖啡征收10%关税,这一政策无疑为其咖啡出口蒙上一层阴影。面对挑战,埃塞政府正积极调整出口策略,以缓冲可能带来的冲击。
全球第五大咖啡生产国
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老城区,有一家开业已逾七十年的老牌咖啡馆Tomoca。推开门,浓郁香气扑面而来。一边是顾客细品小杯咖啡,聊天唠唠家常,另一边则是咖啡师仔细研磨、萃取、冲调咖啡。Tomoca的咖啡口感接近意式,却因使用本土豆种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味。“咖啡的香气扑鼻而来,随后逐渐转为醇厚悠长,让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一位顾客这样形容。
埃塞俄比亚既是咖啡的重要消费国,也是全球知名的咖啡产地。相传“咖啡”一词就源自该国南部的“咖法”地区——1000多年前,一位名叫卡尔迪的牧羊人发现羊群食用了某种灌木上的红色浆果后异常兴奋,于是自己也尝了一口……这个古老的故事虽难以考证,却印证了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发源地。
如今,这片“咖啡的故乡”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位列全球第五。市面上主流的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两种咖啡豆,均起源于埃塞俄比亚。得天独厚的东非高原气候,为阿拉比卡豆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而中、西部非洲及低海拔地区,则适宜罗布斯塔豆的种植。
令人惊叹的是,仅阿拉比卡一种,埃塞俄比亚境内就拥有超过5000个品种,而巴西、哥伦比亚等传统咖啡生产大国仅有20个左右。这种丰富的基因多样性,为埃塞咖啡带来了世界其他产地难以复制的复杂风味。
咖啡养活四分之一埃塞人
咖啡产业是埃塞俄比亚经济的支柱。据数据显示,该产业直接或间接地养活了全国约四分之一人口,超过500万农户依赖咖啡谋生。咖啡也是该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目前,除了继续深耕与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传统市场的贸易合作外,埃塞还计划将出口范围拓展至包括中东在内的20个国家。
不过,与埃塞咖啡在国际市场久负盛名不相匹配的是,咖农的收入很难与产量成正比。据统计,贸易流程闭环后,最终只有5%到10%的利润流入咖农手中,埃塞咖农忙累一年的收入仅为500美元左右。而美国政府近期对埃塞征收咖啡关税的举动,可视为长期以来不公平贸易机制的缩影。
为此,埃塞俄比亚正着手实施新版咖啡战略路线图,意在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虽然埃塞咖啡品质优异,但其产量却受到传统农业技术落后的制约。为提高产量,国际非营利组织近年在当地设立咖啡农场学院,培训农民掌握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同时,政府也大力推广抗病抗旱的新品种,并推动咖啡树向高海拔迁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
事实上,超过95%的埃塞咖啡产自极易受到气候影响的地区。小农户们在气候变化面前,面临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的困境。为此,政府为农户引入改良品种,并计划到2030年大幅增加可适应气候变化的咖啡豆。
此外,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埃塞政府也在推动咖啡品牌建设。目前已成功为耶加雪啡、西达摩和哈拉尔三个知名产区注册商标,标志着其精品咖啡走上了品牌化道路。通过推广咖啡文化与旅游,打造咖啡体验经济,“埃塞咖啡”正努力在全球特色咖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哈德罗咖啡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从埃塞南部咖啡小镇发展起来的企业,它不仅在豆种选择和烘焙工艺上精益求精,还推出了不同研磨程度的咖啡粉、不同烘焙层次的咖啡豆等丰富产品,体现出埃塞产业链下游的逐步崛起。
启恒配资-网上配资炒股-山东股票配资公司-配资资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