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长城”——1985年胡耀邦视察的题词
“南疆长城”,这是胡耀邦在1985年春节期间,视察云南作战的第1军师时为傅全有题写的题词。这个题词不仅是对傅全有在越南战场上卓越成就的高度肯定,也象征着中国军队在南疆的坚韧防线。
一、接到命令,迅速开拔
1946年,年仅16岁的傅全有毅然决定投身革命事业,加入晋绥军区独立第二旅,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从此,傅全有随着部队征战四方,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历史战役。1958年,经历过朝鲜战场的血与火后,傅全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开始了新的学习阶段。
军事学院毕业后,傅全有迅速晋升,先后担任了师长、军长等职务。1979年3月,经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后,中国边防部队开始撤军,但由于边境局势仍然紧张,边防部队的驻守并未完全撤离。正是在这些驻防部队的坚守下,中国才得以有效遏制越军的持续侵扰。
1983年至1993年,老山、者阴山一带成为了中国与越南军队角逐的关键战场。这段时期的“轮战”成为了防御战中的一场持久鏖战,傅全有的第1军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尤为突出。1984年,傅全有和他的部队接到命令,前往前线支援,投入到这场艰苦的防御战中。
展开剩余83%当时,昆明军区的部队接到任务,要求收复越军占领的老山、者阴山地区。为了反击,中国边防部队开展了艰苦的防御作战。越军为反扑计划,足足筹备了6个月,并在清水地区集结大量兵力,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从1984年6月起,越军便开始向中国守军发动团级规模以上的反扑,直到傅全有的第1军在7月抵达前线。此时,老山战场已经经历了“7-12大战”,尽管这场战斗成功击退了越军反扑,但解放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因此中央决定从其他地区抽调部队进行轮流作战,而傅全有的第1军被选为主力之一。
第1军在傅全有的带领下,依然保持着贺龙将军创建时的铁血风范。接到命令后,傅全有立即组织部队开拔,途中,他与军长、副军长冯金茂、政委史玉孝等军方领导紧急召开会议,协调作战部署,讨论兵员、装备、物资等各项保障。抵达云南后,部队更是迅速转乘摩托车赶赴战场。
为确保成功完成任务,傅全有意识到,部队在长期驻守江南地区,缺乏在云南复杂地形下作战的经验。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环境,他特地组织了紧急的地形适应性训练。第1军的战士们在高山、密林中进行攀登、越野、爬山等训练,熟悉战地特点,并重点训练山地作战的组织、指挥和战术。
完成训练后,1984年11月,第1军正式进入前线,并在12月9日接管昆明军区第11军在老山、八里河东山等区域的防御任务。这片战场包括了121个大大小小的阵地,约800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傅全有与军前指其他成员迅速展开协调,确保部署的高效和全面。
由于阵地数量庞大,傅全有决定继续使用“14军”的代号进行伪装,迷惑敌人。为了确保战斗的顺利进行,第1军在多个方向布防,辅以炮兵团进行支援。
二、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
为了提升部队战斗力,傅全有特别加强了重火力部队的配置,目的是在战斗中压制越军的优势火力。尤其在“7-12”大战之后,越军在老山战场上的兵力依然强大,甚至配备了特工团和炮兵旅进行协同作战。
越军的反扑计划在1984年8月已悄然启动,他们开始在老山阵地一带修建防线,逐步加强堑壕防御。到12月初,越军的战壕已延伸至中国阵地的前沿,松毛岭和那拉方向的堑壕总长度超过了15公里,战场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经过侦查,傅全有发现,越军不仅依托战壕,还大量修建了岩洞,用以藏兵和进行偷袭。面对这种情形,傅全有并未气馁,而是选择快速应对,在阵地前沿加强部署。他指示全军进行紧急构筑掩体和交通壕,确保作战工事的安全。
在此期间,傅全有提出了一个坚定的战斗口号:“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他亲自带领部队进行防御工事的建设,并通过一系列快速打击行动,消耗越军的攻势。全军共开挖堑壕47717米,构筑各类掩体10571个。在这样的防线保障下,第1军开始逐步稳固阵地。
此外,傅全有还借鉴了朝鲜战场的经验,开展了“冷枪冷炮”行动。通过夜间突然袭击,敌人措手不及,最终打击了越军的反攻势头。在一次行动中,共击毙越军77人,伤敌61人。
12月20日,越军开始大规模反扑,向松毛岭和那拉地区发起进攻。由于情报不及时,第1军的防线一度遭遇重创。但傅全有反应迅速,指挥第1军第1师1团,在敌人逼近时展开反击,并协调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在经过6小时的鏖战后,解放军成功击退越军的进攻。
三、适应战场,主动出击
越军的连续反扑并没有让傅全有产生丝毫松懈,相反,他深知战局变化莫测。12月22日,越军派出小股部队对116号高地进行偷袭,但很快被傅全有的哨兵发现并成功击退。越军反扑的第一次尝试就已遭遇失败,黎笋不得不向全国号召支援。
这时,傅全有意识到,越军很可能会进行更大规模的反扑,尤其是在634高地至116高地这一重要战区。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采取进攻战术,占领无名高地,以此改变现有的防御态势。
经过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术行动,第1军成功消磨了越军“堑壕延伸式”战法的优势。1月15日,越军发动对那拉地区的猛攻,但傅全有提前准备,按计划将越军引至前沿20米时突然开火,同时利用炮兵群进行精准打击,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第1军的1团与敌军展开了血腥的肉搏战,凭借坚定的防守和机动灵活的打击,成功夺回了失守的阵地。战斗最终以解放军重创越军并全力反击告终。
这次战斗极大提振了士气,并为后续的防御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85年春节过后,傅全有领导的“815行动”在老山战场上取得了显著胜利。最终,第1军成功歼敌5007人,抗住了越军超过22.4万发炮弹的猛烈攻击。
结语:
在整个边境轮战期间,傅全有领导的第1军在老山、者阴山地区取得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其指挥作战的出色表现,不仅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后来中国军队在边防作战中树立了坚实的防线。
发布于:天津市启恒配资-网上配资炒股-山东股票配资公司-配资资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